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馮客:寫作的六種心病與十二項規則

左圖:「為新世代寫歷史:未來史學家工作坊」活動現場,轉自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臉書;右圖:馮客(Frank Dikötter)

寫作者必須十分小心地使用「理論」。現今許多的學術著作,作者都會主張自己使用何種理論,嘗試與什麼議題對話。然而,馮客教授提醒,我們必須了解不同理論假設時的基礎,同時對於理論提出反思。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於2021年9月3日假文學院百年樓,舉辦「為新世代寫歷史:未來史學家工作坊」。本活動由歷史系系主任陳秀芬教授擘劃,報名情況踴躍,現場與線上參與者近100名。

工作坊包含五場專題演講,廣邀國內外專家學者,為新世代的研究者,指點學術寫作疑難雜症。陳教授指出:現今的研究生,對於歷史書寫的問題極具興趣,但也常感困難;舉辦工作坊的目的之一,便是希望學生能夠藉由與演講者交流討論,釐清自身的寫作問題。同時陳教授亦提及:書寫,不只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別人;不僅是著眼於現在,也放眼於未來。鼓勵學生與學術後進,能夠持續精進書寫技藝。

一、馮客Frank Dikötter/給青年史學家的忠告:寫作的六種心病與十二項規則

香港大學人文學院講座教授馮客以「什麼是好的寫作?」拉起整場演講的序幕。他指出,一名良好的學術研究者,首先必須對於寫作具有「熱情」(passion),這份熱情會促使你以紀律(discipline)「持續地」寫作,進而思索精進自身的寫作技巧。

馮客教授提及,就現實層面而言,會認真翻閱整部學術著作的讀者非常少。為了鼓勵讀者閱讀,寫作者應該儘可能地以明確且有條理的方式撰寫。馮客教授進而指出寫作者常遭遇的幾項問題:

(一)六種心病

  1. Armchair historian:馮客教授認為,一名傑出的寫作者,應該常去圖書館、檔案館蹲點,接觸實體材料。然而有些研究者,卻僅會在自己的書房沈思、空想。
  2. Bookish:部分研究者,是非常好的讀者,但是卻沒辦法成為好的寫作者,因為他們是書呆子,僅能閱讀但無法思考,進而寫作。
  3. Dreamer:馮客教授指出,有些研究者的通病是野心很大,想找大題目,卻沒有實作能力。
  4. Instrument holder:研究者必須能夠解釋搜集的史料,而非僅是囤積一堆材料、相關的背景知識,卻無法組織有效且能說服讀者的論述。
  5. Theory:馮客教授表示,寫作者必須十分小心地使用「理論」。現今許多的學術著作,作者都會主張自己使用何種理論,嘗試與什麼議題對話。然而,馮客教授提醒,我們必須了解不同理論假設時的基礎,同時對於理論提出反思。許多研究者標榜使用新潮的理論,但卻沒有加以理解。同時,寫作者也應嘗試以自己的研究為基礎,提煉出更為上層的一個「討論框架」。
  6. Passion:最後,馮客教授提醒大家,史學研究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然而人生短暫,倘若你對於史學研究沒有熱情,無法樂在其中,那麼就去探尋生命中能更令你快樂的事,不要虛度自己的青春。

(二)十二項規則

此十二項規則,為馮客教授針對「如何成為一名良好寫作者」,所提出的建議:

  1. Pick a language : 選擇一種語言。所有的作者,於寫作前都應該先了解自己所期待的讀者,選擇一部作品書寫的語言,然後努力學習、熟悉該語言。
  2. Find writers you like:如有喜愛的作家,就試著模仿其寫作風格,藉此磨練自己的書寫能力。
  3. Write clearly:寫作清楚,不要有專業術語、過長的句子和複雜的觀念,利用短句子,讓表達清楚乾淨。
  4. Write every day:勤奮練習寫作,每天都練習,每天都思考。雖然只是短短的時間,但每天都會有一些累積和反思。
  5. Word account:持續的「累積」,每天練習一定數量的文字,給予自己一個小的目標,持續每天達成,積沙成塔。所有學者都應該理解:關於寫作的準備,永遠是「不夠的」,因此,不要預想自己能夠先「準備好」再開始「下筆」,而是應該先試著書寫,再隨著寫作的過程,逐步調整、補充。
  6. Find a space:找到一個屬於自己固定寫作的空間(包含地點與時間),感覺舒適且專注地並進行寫作。
  7. Tackle a small problem:研究要從小處著眼,不要一開始就想著要處理一個很大的問題。所有的寫作都必須從「小部分」擴及至「大主題」。寫作者不需要一開始,便預設將撰寫一部長篇鉅製,反而應該從一些較小的主題開始,逐步拓展討論的面向,最終組成自己的論述。
  8. Get down with it:要把當成一份工作/志業認真看待。然而學術並非人生的全部,要學著暫時抽離,保留餘力做其他的事。
  9. Learn how to say “no” :面對教授不合理的要求,要懂得拒絕,以爭取自己專心寫作的時間,包括教授交代的差事或朋友的邀約。
  10. Leave it:草稿一旦完成之後,就可暫時放下,不要反覆一直修改。
  11. Share (ask other people):和他人分享你正在寫的東西,試著和他人交流你正在做的事情。
  12. Don’t be too tough/critical:你可以試著放輕鬆一點,不要對自己太苛刻。

馮客教授的演講圍繞著「熱情」與「自律」兩個重點展開,一方面指出,學術寫作是一條充滿險阻且漫長的路途,一方面也不忘提醒研究者,這並非是生活的全部。只有適切地調適自己的寫作狀態,才是能夠永保寫作熱情,且推進自己持續精進的不二法門。

感謝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授權轉載,文章由史博三曹育愷整理。)

《毛澤東的大饑荒:中國浩劫史1958-1962(當代中國史學家馮客三部曲)》

購書去

Be First to Comment

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