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廖泊喬:是藥三分毒?為人所知的藥物是怎麼影響世界、改變歷史!——讀《食藥史》

文 / 廖泊喬(醫師、作家)

我們決定吃一顆「藥」,便是期待藥物在身體內發揮它所帶來的「效果」。但這樣的效果,並不是說吃了有效、沒吃就沒作用,「有」或「沒有」這麼簡單。想想,就算到了今日,在醫院拿到了一包藥,藥袋上仍然會看得到最重要的幾項資訊:醫師建議一次吃幾顆、一天吃幾次、什麼時候吃。若繼續往下讀,還會有藥物作用與其副作用(預期以外的作用、或對身體的不良反應)的簡單說明。

假若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再細看藥盒內的仿單,也就是「藥物使用說明書」,我們會看到上面寫著:此藥物針對的疾病或症狀表現是什麼(適應症)、劑量怎麼使用、針對肝或腎臟不好等不同身體狀況的人要怎麼調整、用口服吃下去還是其他的服用方式等。

如此,藥物的學問相當大,現今藥物需要透過不同等級的臨床試驗,來作為其安全性的評估。然而,過往並沒有這麼科學化的實驗條件,所能依靠的僅有個人、一小群人、一些專家的統合經驗;可以說,藥物的歷史演進,是一步步篳路藍縷、嘗試錯誤(甚而犧牲生命)而前進的。

食藥史》介紹了十類知名的藥物,它們如何演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藥物樣態。從口耳相傳藥物的效果、去蕪存菁萃取留下需要的部分、到如何風行一時、再到藥物發生了什麼「預期以外」的作用,書中整理得相當清楚,用生動的故事帶出這些藥物的演變。

在天花疫苗章節中,故事著重在三百年前,當時難被人所接受的「預防接種」的概念:「怎麼會有人把皮膚膿皰裡的髒東西,植入到另一個人的傷口上?這不是迫使人生病嗎?」直到現今大疫情時代,我們能做近似的類比:「怎麼會有人把病毒注射到肌肉裡面、這樣不是促發疾病嗎?」類似的觀念至今仍時有所聞。

當時是怎麼說服當局與群眾的呢?「預防接種」的觀念大家不接受怎麼辦,實驗者便從囚犯與孤兒作為試驗對象,來觀察接種後是否安全(現今則將會有更多醫療倫理層面的考量),在越來越多實驗結果出爐而顯示具有療效之後,天花疫苗產生。到現在三百年過去,現今我們仍享受著「群體免疫」的好處。

書中花了三大章節來細緻地描述「鴉片類藥物」的演進。書中介紹,這類藥物,光是它的效果就相當迷人:讓心情愉悅、讓疼痛緩解甚至暫時消除、能置身在如同夢境般迷幻。然而,在尚未科學化的年代,「要怎麼使用」完全依賴個別的經驗:若用太少會沒有效果,而用的過頭便可能停止呼吸進而死亡,隨著使用經驗越來越多,人們用「身體」親身試驗了鴉片類藥物的作用、時間、與其中的危險,就像是走著鋼索,這段試驗是真的掉下、犧牲了許多人,才有當時對於鴉片類藥物初步的了解,也才能逐步進展到現今的樣態。

鴉片類藥物的演進脈絡,從罌粟植物中萃取出鴉片,經過化學加工之後成為嗎啡,再進一步製成強效的合成製劑海洛因,這樣的進展,除了從天然植物到人為合成之外,濃度也因而精煉為十、百甚至千倍,藥物發揮的作用與效果當然也是神速進展,人們享受了藥物的作用與美好,經由口而相傳和媒體的包裝與推波助瀾,成為跨國間流動的流行貿易物質。

不過,預期以外的效果總是在「流行」之後才會出現(想想也是,若是太早就有「狀況」的話,便會提早夭折,無法廣傳),預期以外的效果,包含即時的身體反應,與長期使用後的不良作用。而其中,最難以在開始「流行」時就發現的效果,便是「依賴」與「成癮」。歷史中,鴉片成癮造成的影響無人不知,也實實在在地改變了二十世紀初的世界史。

廖泊喬:《文豪酒癮診斷書》(聯經,2021)
威爾基.威爾遜等:《藥物讓人上癮:酒精、咖啡因、尼古丁、鎮靜劑與毒品如何改變我們的大腦與行為》(大家,2019)

成癮的簡單概念便是,用後量更大、不用不舒服。剛開始使用這些藥物是不會察覺的,久而久之,成癮的相應表現才會慢慢被觀察到。人們發現嗎啡會上癮,便想試試新一代的海洛因能不能解決嗎啡成癮的問題,海洛因銷售量因而快速增加,而相應的法令規範卻沒有因應而生,結果便是人們陷入無止盡的使用迴圈。過了一段時間,各國法令漸次訂定,規範了藥物的取得方式、也限制了使用藥物的時機,藥物成為所謂「毒品」,成癮者失去了取得藥物的合法管道,便轉為各種型態的「非法物質」地下市場。

海洛因成癮者難以遠離海洛因,法令便用行為限制的方式(監獄、勒戒所)讓人們遠離。然而,當人們一走出勒戒所,重新回頭使用海洛因的機會卻相當地高。一直到了這幾十年,科學才逐漸明白,物質成癮(包含海洛因、古柯鹼)並不單只是藥物與行為的問題,而是腦部神經產生了化學性的改變,這些改變產生了生理與心理的依賴、造成了身體戒斷症狀的表現,也間接導致渴望而追求物質的行爲,有些人可能不擇手段,以各種違反法令的方式獲取錢財,只為了取得這些物質。這些情形,或許都是在藥物的發展與流行當下,難以想像也難以理解的。

或許可以將《食藥史》作為上癮五百年這本藥物文化史經典著作的延伸。《食藥史》,十個章節各有不同的有趣之處,生活中你可能聽過的抗生素、抗精神病藥物、降膽固醇藥物、安眠鎮靜藥物,彷彿都有一段不可告人的秘密,不論是藥物本身的歷史,或小至個人使用藥物效果,大至跨國貿易的歷史脈絡,再從藥物發展型塑成現在醫療的樣態,透過作者湯瑪斯.海格(Thomas Hager)筆下,才得以重新為人所知,看這本書的時候,有點像是開獎,不會知道下一章作者將會分享什麼藥物,也因此在閱讀時,更能體驗到某種拆禮物的興奮感!

大衛.柯特萊特:《上癮五百年(第三版)》(立緒,2017)

延伸閱讀:

| 閱讀推薦 |

湯瑪斯.海格:《食藥史:從快樂草到數位藥丸,塑造人類歷史與當代醫療的藥物事典》

- 購書去 -

Be First to Comment

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