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長達200年的信仰戰爭,起因只是拜占庭與教宗的各取所需?——導讀《十字軍首役》

文/神奇海獅(漢堡大學歷史碩士)

所有對中世紀感興趣的人,應該都對十字軍不陌生。許多人都知道1095年11月,教宗烏爾班二世(Urban II)在法國克萊芒發表了史上最成功的動員演講;也知道4年後,十字軍經歷千辛萬苦終於攻下聖城耶路撒冷;而那時代出現的各種團體或故事——條頓騎士團、聖殿騎士團、刺客團體阿薩辛、聖杯傳說……更是許多遊戲電影的常客。至於那些對嚴謹歷史感興趣的人,也有各式各樣的書籍可供選擇。所以在讀這本《十字軍首役》前,我其實蠻好奇:到底要怎麼別開生面呢?

還真的可以。這本書最讓我感到欣喜的是,它提供了我們一個整場十字軍裡非常重要、卻沒有受到應有關注的重要角色:拜占庭皇帝阿列克修斯一世。事實上,整場長達兩世紀信仰戰爭的源頭,就是拜占庭皇帝與烏爾班教宗各取所需的結果。

教宗烏爾班二世(1042-1099)。相片來源:維基共享,轉自OKAPI
拜占庭皇帝阿列克修斯一世(1048-1118)。相片來源:維基共享,轉自OKAPI

就在一次對外戰爭時,拜占庭老皇帝下令由他領軍出擊。但之後,這位年輕的將軍就做了所有皇帝最害怕的事情:回頭向首都進軍!

故事要從西元1054年開始說起。當時,西方羅馬教廷與東方君士坦丁堡教會正在為舉行聖事該用發酵餅、還是無酵餅這類問題吵得翻天覆地。雖然從現代的視角來看,整場紛爭看似有點小題大做,但背後其實隱含著兩個教會幾個世紀以來的領導權之爭。而就在這年7月,教宗使節走進君士坦丁堡著名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在眾目睽睽下將一紙文件放在主祭壇上,裡面宣告:將君士坦丁堡牧首逐出教會!

君士坦丁堡方面直接焚毀了教宗的詔書,也宣布將教宗逐出教會。這場知名的「東西教會大分裂」正式宣告,基督教從此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兩大教會。然而沒想到在半世紀後,兩邊就重新因為各自的敵人聯合在一起了。

西方羅馬教廷的對手,是中世紀最強大的世俗政治力量:神聖羅馬帝國。當時神聖羅馬皇帝是血氣方剛的亨利四世(Henry IV),從小就在各大諸侯、主教陰影下成長的亨利,極度渴望加強自己的權力。當他15歲拿到親政權後,第一件事就是拿著寶劍對著主教說:「過去我年幼無知,縱容你欺君罔上。今日我已經親政,不需再聽你的胡亂命令!」 

這樣的皇帝對上的,則是一心認定「教權神授」的額我略七世(Gregory VII),這位教宗在1073年一上任,就宣告:「肉體會衰敗、但靈魂永垂不朽。就像人間的帝王支配著俗世,而教宗支配著靈魂。靈魂乃肉體的主人,帝王因為教宗而得權,才能君臨天下!」

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1050-1106)。相片來源:維基共享,轉自OKAPI
教宗額我略七世(約1020-1085)。相片來源:維基共享,轉自OKAPI

這樣的兩個人遲早會發生衝突。沒多久,兩邊就因為地方主教的任命問題徹底撕破臉。1076年,皇帝宣布廢黜教宗、而教宗則對皇帝逐出教會,而現在要看的,就是勢力強大的諸侯們到底聽哪邊的了。

諸侯選擇了教宗。德意志地區諸侯開會決議:一年之內,皇帝必須重新恢復教籍,否則亨利將失去皇位。深感大事不妙的亨利才因此低頭,在冰天雪地的卡諾沙城堡站立了三天,請求教宗的原諒。

這時教宗也陷入兩難:他明知道亨利的悔過只是暫時退讓,但他最終還是原諒了皇帝。不過正如教宗先前所預料的,皇帝回去後很快發動戰爭、懲戒了不聽話的貴族,年老的教宗再次將皇帝逐出教會,但這次皇帝已經準備好了——他宣布廢黜教宗、並另立一名「對立教宗」克勉三世(Antipope Clement III)。最後,老教宗被趕出了羅馬、甚至孤獨的客死異鄉。而就在老教宗過世後,羅馬教廷也推舉出了自己的新教宗:烏爾班二世。

克勉三世(居中戴帽者),最左為亨利四世。相片來源:維基共享,轉自OKAPI

這時的烏爾班教宗面對著皇帝與「對立教宗」的強大勢力,知道自己只能聯合所有可能的盟友、才有希望戰勝對方。就在這時,他接到了來自東方的呼救——

呼救的人正是拜占庭皇帝阿列克修斯一世(Alexios I Komnenos)。大約在15年前,年僅30歲上下的他擔任拜占庭的軍事領袖。而就在一次對外戰爭時,拜占庭老皇帝下令由他領軍出擊。但之後,這位年輕的將軍就做了所有皇帝最害怕的事情:回頭向首都進軍!

當時,人們瘋狂的相信《啟示錄》中的世界末日。對地獄的恐懼、對贖罪的追求,促使人們一窩蜂的參與了這場解放聖城的行動。

一年後,阿列克修斯便成為了拜占庭的統治者。在統治的頭幾年,拜占庭的整體局勢是相對平靜的。但很快的,他就面臨了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強敵:塞爾柱土耳其。

一剛開始,塞爾柱人只是突厥人裡的一個部落,在十世紀後迅速成為伊斯蘭世界中不可小覷的一股力量。從1080年代中期開始,這個新興的王國幾乎就要把拜占庭東邊的小亞細亞全部吞食殆盡,包括最重要的大城尼西亞、安提阿、敘利亞大部分地區相繼失守,但最震撼的還是1087年,土耳其人佔領了耶路撒冷,完全切斷了基督徒前往聖城的朝聖路線。

悲觀負面的看法迅速蔓延到整個帝國。1091年,一名東正教高級教士表達了自己最悲觀的看法——愛琴海諸島失守、小亞細亞動盪,東方沒有留下任何一篇殘磚碎瓦,這結論很明白:上帝已不再庇佑君士坦丁堡。

1092年的塞爾柱帝國。相片來源:維基共享,轉自OKAPI

然而,就在眼看即將失去所有亞洲領土時,一個奇蹟卻降臨到拜占庭帝國頭上——能征善戰的土耳其蘇丹馬利克沙阿(Malik-Shah)疑似被人下毒殺死,隨後他的帝國也跟著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正當塞爾柱土耳其四分五裂之時,拜占庭皇帝阿列克修斯看到了自己的天賜良機。這時他的最大目標就是收復小亞細亞、尤其是尼西亞。但唯一的問題是:自己的部隊實力實在不夠,要去哪裡找精良的武力呢?

拜占庭皇帝,就在這時找上了烏爾班教宗。

烏爾班教宗需要一個契機、來讓自己成為基督教世界的號令者。因此在1095年,教宗發表了歷史上最致命的演說之一。他先是敘述了小亞細亞的駭人場景、而遠在拜占庭的基督教盟友岌岌可危。接下來,他懇求眾人採取行動:「讓……所有紛爭衝突暫歇。踏上通往聖墓之路,將聖地從邪惡的種族手中解放!」最後,他給了那個時代的所有人最渴望的獎賞:罪行能獲得寬恕。

「如果你們任何人踏上征途……那你們將不再需要贖罪,而是被判定為已經做了徹底而完美的告解。」

當時,人們瘋狂的相信《啟示錄》中的世界末日。對地獄的恐懼、對贖罪的追求,促使人們一窩蜂的參與了這場解放聖城的行動。從這本書裡,或許可以有助於我們理解拜占庭皇帝與羅馬教宗彼此的困境、與他們號召聖戰的動機。

烏爾巴諾二世在克萊芒做東征的號召。相片來源:維基共享,轉自OKAPI

延伸閱讀:

| 閱讀推薦 |

彼德‧梵科潘:《十字軍首役:以聖戰為名的權力遊戲,形塑歐洲文明的重要之戰》

- 購書去 -

Be First to Comment

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