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緯洛:倖存者的哀悼與盼望——加百列.馬賽爾思想初探(二之二)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馬賽爾思想的一些基本面向。當然,馬賽爾的洞見繁多,難以寥寥說盡,因此在這篇文章,我們將聚焦就其關於絕望與盼望的辯證討論,再作一些解釋。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馬賽爾思想的一些基本面向。當然,馬賽爾的洞見繁多,難以寥寥說盡,因此在這篇文章,我們將聚焦就其關於絕望與盼望的辯證討論,再作一些解釋。
馬賽爾帶領我們認識到,現象學並非必定是冰冷的主體意識,存在哲學亦非必定將鄰人看成地獄,而是出於對光的渴慕,我們或就得以邁向一種強調愛與忠信的主體際性奇蹟……
如何回答 「文學是什麼?」,反映一個人心中「文學」的理想樣貌、或者一個人對文學的信念。而在《中國文學的美感》中,作者柯慶明教授認為,文學就是文學所具備的美。
長久以來,日本政府認為朝鮮學校是「反日學校」,於是政府一直不給予補貼。我認為日本政府是在試圖忘記對自己不利的歷史。為什麼日本有這麼多的朝鮮學校呢?
余英時先生是當代學界最具影響力的華人學者之一,去年(2021年)出版的《余英時談話錄》是關於余先生思想的最新著作。這是一本「知識人世界」的書籍,包括余先生對於一生經歷的省思;如同黃進興教授在本書序中所說這是「對近代學術人物的觀察、個人的學思及時代的見證,三方面有系統地整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