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Search 聯經思想空間 Linking Vision
聯經思想空間  Linking Vision

2025-05-13

Back
  • HOME
  • 思想策劃
    • 月度專題
      • 意猶未盡的思想交鋒
    • 思想選書
    • 學人專訪
    • 重磅對話
  • 專題
    • 尋找李一冰
    • 敬悼林毓生
    • 夢回宋朝
    • 重讀余英時
    • 高陽誕辰百年
    • 烏克蘭之殤
    • 岩波新書 · 中國的歷史
    • 更多專題…
  • 思潮
    • 評論
    • 趨勢
    • 文化
  • 歷史
    • 大寫史
    • 民間史
    • 學門史
  • 專欄
    • 學術講座搖滾區
    • 聯經書訊
    • 《思想》雜誌
    • 思想音樂
    • 哲學軌跡 | 曾瑞明
    • 我的香港大學 | 陳祖為
    • 中途下車 | 沐羽
    • 鴨巴甸讀書札記 | sf
    • 美好年代 | 林雪虹
    • 這麼近,那麼遠 | 朴鮮姬
    • 思想部落客
    • 四季書評
  • 活動
    • 林載爵:以書會友,再次乾杯《酒党党魁經眼錄》1/8
    • 新書分享
    • 過往活動
首頁 > 歷史 > 大寫史

郭金芳:全球冷戰時期下的「一個中國」論述與體育外交競逐

郭佩瑜

「體育外交」在體育研究或者外交研究並不是熱門主題,而且經常被放置於文化外交或國民外交等脈絡之中,但是,從1952年蘇聯重新參加奧運後,體育活動也成為冷戰時期美蘇兩大陣營外交宣傳的手段……

閱讀更多...

翁稷安:在21世紀的今日,閱讀青年余英時《香港時代文集》

翁稷安

救亡的激情,反而讓中國近現代思想界陷入了激進化的狂熱中,在極端反傳統的革命思潮下,最終促成了中共挾著「主義」教條式的意識型態而起,建主了違反自由、民主價值的專制政權……

閱讀更多...

【學人專訪】謝爾希.浦洛基:新的烏克蘭社會已經形成

瑪驪雅蒳(Mariana Savchenko)

對於普丁來說,和許多人一樣,「理想世界」就是他們年輕時的世界,是他們進入現實生活、並體會周圍世界萬物的時候。普丁的青年時代,身處冷戰環境之中,蘇聯是世界上的超級大國之一,這也決定了他眼中的常態性……

閱讀更多...

褚縈瑩:行動中的「鄉民」:冷戰脈絡下應用人類學的外一章——祕魯計畫

郭佩瑜

二戰之後,美國人類學界開始對於複雜社會產生興趣,鄉民研究開始在拉丁美洲、東南亞、非洲等地展開,並發展為1950-1960年代人類學的一個研究分支。

閱讀更多...

Joel Brinkley:紅色高棉大屠殺前夕,沒有人真正知道該對赤柬指望些什麼

喬.布林克里(Joel Brinkley)

「沒有一個人有辦法解釋清楚」,只說或許跟柬埔寨共產黨有關。這群仍然鮮為人知的叛變分子,後來以赤柬的稱號聞名於世。

閱讀更多...

Mariana Savchenko x 涂豐恩:我們為何會低估烏克蘭人的力量與反抗?

思想空間編輯部

九月,聯經剛剛出版一本新書叫《烏克蘭:從帝國邊疆到獨立民族,追尋自我的荊棘之路》。這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所寫的一本烏克蘭歷史的書⋯⋯

閱讀更多...

不完美與挑戰:巴西公民權漫長的成功之路

聯經出版

自從這個國家初次建立民族認同感,有一長段歷史充滿國內衝突、暴力、試圖自治並要求平等,伴隨人權與公民權的逐步發展。巴西的故事普通,卻與眾不同。巴西史沒有演變可言,不出所料地依照事實和資料進展。

閱讀更多...

馮客:在中國,「解放」和「革命」充滿精心策劃的恐怖

馮客(Frank Dikotter)

為了活命,人們不得不吃草根、昆蟲和樹皮,甚至出現吃人肉的現象。在日夜不停的槍炮聲中,至少有十六萬人在圍城期間死於饑餓與疾病。

閱讀更多...

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帝國煙消雲散時,烏克蘭的誕生(二之二)

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

2022年9月,哈佛大學烏克蘭中心主任謝爾希.浦洛基的著作《烏克蘭》中譯本面世,其在書中深度剖析了這座「歐洲之門」兩千多年的歷史軌跡,並且從帝國大敘事的瓦礫堆中,挖掘出烏克蘭的複雜過往。

閱讀更多...

齊邦媛:弦歌不輟在戰火中國

齊邦媛

走過千山萬水,「雷馬屏峨」這四個字,帶著悲壯的聲音在我心中不時響起。人生沒有絕路,「弦歌不輟」是我活著最大的依靠。

閱讀更多...
« 上一頁 頁面1 頁面2 頁面3 頁面4 頁面5 下一頁 »
郭金芳:全球冷戰時期下的「一個中國」論述與體育外交競逐
郭佩瑜
翁稷安:在21世紀的今日,閱讀青年余英時《香港時代文集》
翁稷安
【學人專訪】謝爾希.浦洛基:新的烏克蘭社會已經形成
瑪驪雅蒳(Mariana Savchenko)
褚縈瑩:行動中的「鄉民」:冷戰脈絡下應用人類學的外一章——祕魯計畫
郭佩瑜
Joel Brinkley:紅色高棉大屠殺前夕,沒有人真正知道該對赤柬指望些什麼
喬.布林克里(Joel Brinkley)
Mariana Savchenko x 涂豐恩:我們為何會低估烏克蘭人的力量與反抗?
思想空間編輯部
不完美與挑戰:巴西公民權漫長的成功之路
聯經出版
馮客:在中國,「解放」和「革命」充滿精心策劃的恐怖
馮客(Frank Dikotter)
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帝國煙消雲散時,烏克蘭的誕生(二之二)
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
齊邦媛:弦歌不輟在戰火中國
齊邦媛
« 上一頁 下一頁 »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聯經出版 @ 2023 聯經思想空間 Linking 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