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偉勝:中世紀地中海世界的東西相遇——帶你重啟《十字軍首役》的歷史想像
依據傳統說法,11世紀末,「十字軍首役」在教宗烏爾班二世的鼓吹下展開,由數千名西歐騎士將耶路撒冷從伊斯蘭威脅下解放出來。但是,歷史還有其他敘述的可能嗎?
依據傳統說法,11世紀末,「十字軍首役」在教宗烏爾班二世的鼓吹下展開,由數千名西歐騎士將耶路撒冷從伊斯蘭威脅下解放出來。但是,歷史還有其他敘述的可能嗎?
夜是暗的,可是一直有「茶園漫天的流螢飛舞」;隧道是黑的,可是人的眼睛,尤其是適應了黑暗之後,再黑也看得清對方和自己。目光如炬、前仆後繼的努力,不絕如縷……
作為一個維吾爾知識分子,我一直對生於斯長於斯的中亞及其文化,情有獨鐘;對中亞歷史,更是想知道的更多。但在中國,尤其是在中國共產黨統治下,歷史完全成為了統治者的政治工具。
中日戰爭,只是遙遠的歷史事件嗎?同在戰爭年代,今天我們如何重探抗戰史?地緣政治形塑、國際格局改變、日常生活鉅細靡遺的影響,人在歷史洪流中,往何處去……那場看似已然過去的戰爭,對於當下的影響,或許也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絲路上的帝國》以歷史時期的中央歐亞為出發,進而觀照古今的歷史觀點,頗富有挑戰性與思辨性,對於開闊台灣乃至於華文世界讀者的歷史思維以及人文視野而言,具有相當意義。
大多數的絲綢之路商人並不是千里迢迢,穿越高山和沙漠,由中國一路走到中東進行貿易。絲路不只是中國和西方兩個地點之間的一條路,而是一整個經濟體系。
1972年5月15日,沖繩主權由美國移交日本,史稱「沖繩返還」(沖繩復歸)。至今50年過去了,我們如何理解箇中繁複的國族與文化身份問題?日本知名學者小熊英二就曾撰書,試圖質問……
《猶太人二部曲》以15世紀末期至19世紀末期為述說的時間主軸,在將近四百年之間,猶太族群悄然又驚人的散佈於全球每個地理空間,因此故事的舞台必須跨出猶太人傳統活動的西亞、環地中海區與伊比利半島。夏瑪精選每個地區事蹟獨特的猶太人物,如同記者深入現場、貼身採訪,報導他們戲劇性的起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