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問200歲的杜斯妥也夫斯基:在混亂、暴力與矛盾中,人還可以擁抱生活嗎?

* 本文原題為〈永遠的卡拉馬助夫〉,標題為編者擬。

編按:1821年11月11日,杜斯妥也夫斯基出生於莫斯科,距今兩百年。 《窮人》、《罪與罰》、《白痴》……你是否讀過杜氏的作品?最喜歡的是哪一部?2021年,聯經出版推出了《卡拉馬助夫兄弟們 (上、下)》(【杜斯妥也夫斯基200歲冥誕紀念版】)——這部完成於1880年的作品,是杜斯妥也夫斯基所創作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也被視為他創作的最高峰。讓我們跟著小說家朱嘉漢的導讀專文,進入這部令人上癮的複聲調小說,來一窺杜氏文學的魅力。

你幾乎無法用簡單的一句話確認一個人物的本質,連帶著無法預料他們下一步的行動,尤其這情節的安排中,每個角色都被激化到無可救藥的程度。

如果有人問起,在怎樣的時候最適合讀《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先讀完杜斯妥也夫斯基其他作品(如《地下室手記》、《罪與罰》)後?稍微熟悉舊俄的小說後?我會說:現在。

意思是,不論基於什麼動機,透過怎樣的方式聽過這本作品,一但有了念頭,請馬上拿起這本厚重的書開始閱讀。帶上的配件越少越好,畢竟任何的評論或是閱讀指南(包括你現在讀的這篇),都只會減少閱讀的豐富性,縮減你跟文本的對話可能性。

豐富性與多層對話可能性,幾乎是這本書的標記。作為杜斯妥也夫斯基畢生的終極作品(我忍不住這麼說),他成功在這小說裡處理了作者的「我」與虛構人物,以及小說的敘事者的理想關係。換句話說,小說裡所有的人物——無論是大哥德米特里、二哥伊萬、三弟阿列克謝(阿廖沙)或其他——都不是作者的化身或是代言人,亦不是作者投射的理想人物;此外,連無所不在的小說敘事者「我」的聲音,始終保持一種謹慎、公正的距離。如理論家吉哈爾(R. GIrard)所說,敘事者有一種「相對的短視」,使得作品沉浸在某種神秘的氛圍。

閱讀此書,不需要假定作者有個既定的哲學立場與觀點(例如對於宗教的看法),而更該去專注於每個角色如此獨立又彼此對立的情感、想法與行動。你會發現,作者其實不曾隱藏過自己,相反的,每個角色、每段話語,都是作者反射出的片段。作者就在作品的種種「非我」之處,閱讀時會覺得不完整且矛盾,但當你掌握起整本書的基調後,你會發現這就是作者其實就是他呈現的整個複雜世界本身。

節制的、不顯現立場、中性的敘事者,使得敘事中充滿了空間;加上無特意聚焦,每個人物相互展現其難以化約的獨特個性與世界觀,並在他們所處的世界裡,不斷地複雜激化。《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的主要人物,都異常的多語,皆試圖細節地向他者展示自己與世界的關係。沉默與多語是語言的一體兩面,沉默(如敘事者的留白)有時正展現事實的不證自明且無需解釋,而多語(譬如第五章伊萬與阿廖沙對於信仰的談話)反倒讓人感到,雄辯所能指出的,只是語言所無能企及之處,無論是向外在的客觀世界也好,或向內在心理的主觀世界也罷。

如巴赫汀所言,這是本「複聲調」小說。 

雖說如此,在初讀之時,由於對情節與人物尚不熟悉,在此仍然可以給予一些指南。

首先,可以先關注父親與長子的衝突。掌握父子衝突的戲劇性,有助於了解開頭便揭示的弒父悲劇的背後脈絡,以及為何長子德米特里是如此百口莫辯地被指稱為兇手,也能將情緒一路累積到第十二章的高潮法庭情節。尤其德米特里的敏感與自尊,放蕩墮落卻在深處乞求被拯救,他的矛盾性格,無不符合「卡拉馬助夫」姓氏的字源:黑色與聖油,如同詛咒與祝福。某方面而言,德米特里是真正承擔起家族命運者,也是相當典型的杜斯妥也夫斯基式的人物。

其次,經過三章的鋪陳後,四到七章可以好好品味精彩的「複聲調」。這時先把情節推進的渴望擱置,讓不同的觀點,甚至讓水火不容的世界相互衝撞。混亂是必然的,這是杜斯妥也夫斯基小說世界的本質,而或許這是他所有作品中做到最好的一本。尤其可以細細品嚐第五章〈贊成與反對〉裡,伊萬與阿廖沙的經典對話,他對於上帝所創的世界如此「勢不兩立」的態度,預示了事件的發展。

在此,第五章以及往後的第十一章,伊萬展現了智慧與瘋狂的綜合。他的滔滔不絕猶如漩渦般擾亂讀者的思想,是當中想法最為混亂又無比聰明的角色。這個角色的成功,也使得不少的評論者將他視作核心來分析。

所以,我們可以簡單結論,《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的人物之所以迷人,不僅是因為他們各自有難以混淆的特色,並堅持與他者表述自己的看法——我們當然也可以說這是一本關乎於他者的小說——,光是每個人物本身,都有根深柢固的矛盾:老卡拉馬助夫的卑鄙與暴君性格,長子的高自尊卻追求無止境的墮落,次子的智慧與癲狂,甚至猶如聖人與希望的阿廖沙,透過作者的暗示,也是個神聖與不潔的綜合體。你幾乎無法用簡單的一句話確認一個人物的本質,連帶著無法預料他們下一步的行動,尤其這情節的安排中,每個角色都被激化到無可救藥的程度。

不過,儘管這本小說是複雜的,只要對主要情節有大致了解,對人物有基礎掌握,順著小說的安排,看著作者全面性地,以不同的小說技法與敘述方式展現其豐饒,這其實是本會令人上癮的小說。無論你喜歡的,是小說的戲劇性情節、有血有肉的人物、深刻的思想,這本小說具備所有的條件。他甚至留給讀者相當大的空間去選擇解讀的方式,換句話說,相對於「單聲式」的小說,「複聲式」的小說不是只是表裡間藏有不容被化約、取代的聲音而已。而是不再是小說作者或敘事者單方面地對讀者說話,是讓讀者的聲音也以不同的可能,在小說中迴響與對話。複聲調小說,不僅是開放的,也是對話的,只要你無懼於暫時的混亂感與矛盾感。

這樣,讀到了最後,無論順利或艱辛,無論欣喜或困惑,這都將是一份相當特殊的閱讀經驗。如同結尾的齊聲大唱,這將是永恆的,不會被忘記的,關於人如何在混亂、暴力與矛盾中,仍然擁抱生活本身的故事。

| 新書快訊 |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上、下)》
【杜斯妥也夫斯基200歲冥誕紀念版】

- 購書去 -

Be First to Comment

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