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黃韻如:用未來學的眼光,看後疫情時代台灣的疫苗策略

編按:2021年11月30日,由中研院史語所生命醫療史研究室主辦、以「COVID-19 and beyond: Causal Layered Analysis of Vaccine Policy Strategy in Taiwan, Singapore, and Canada」為題的講座,邀請到台灣大學醫學系黃韻如教授主講、李尚仁博⼠主持,從未來學視角比較台灣、新加坡與加拿大三地在後疫情時代中遇到的問題及行動,並分享了對現況的觀察以及對未來趨勢的研判。究竟在後疫情時代,有哪些會被我們忽略的問題?對於區域政治及社會生活又有著怎樣不可小覷的影響呢?

| 講者簡介 |   

⿈韻如,年旅居新加坡,現為台灣⼤學醫學系教授、防疫科學研究中⼼國際合作主持⼈、創新設計學院社會創新研究中⼼主任。為⼀名醫師科學家,⻑期關注⽣物系統可塑性,相信開啟科學與⼈⽂的對話,終能創造轉化契機。

社會上許多問題往往都只是表層顯露的問題,如同⽪膚發⽣的症狀往往是⾝體內部更深層問題發酵的最終警訊,⽽決定⼀個國家政策⾛向,則受其國家特性及社會價值觀、世界觀及⽂化影響。

由防疫科學研究中⼼國際合作計畫主持⼈⿈韻如教授,就台灣與新加坡、加拿⼤三國在此次疫情中的防疫政策以未來學(Causal Layered Analysis)分析,從這三個國家特性、社會價值觀、世界觀及⽂化分層分析三個國家⾯對疫情是如何應變,並在這短短兩年間如何快速翻轉原有既定的國家政策⾛向。

未來學(Causal Layered Analysis)這個研究⽅法,是由淡江⼤學未來學研究所的教授蘇哈爾(Sohail  Inayatullah)提出,可幫助在複雜的議題中,以時間軸進⾏分層分析。顯露的表層議題通常是短期的,底下的則是影響的因素,會有近5-10年的社會價值觀、世界觀形成去促使表層問題的顯露。再者,更深層則會有幾⼗年或幾百年的國家⽂化形塑向上推波助瀾,那麼最底層的就是投射出來的圖像化隱喻,⽽為改變表層顯露的議題,從改變投射出的圖像化隱喻便會向上帶動整個局勢的變化。

⿈韻如教授以台灣、新加坡、加拿⼤的防疫政策為例。

加拿大:地球公民理念實現前的坎坷

其中加拿⼤是個注重社會正義,以地球公⺠⾃居,國際貿易⾒⻑⼒求全球化的國家。在2003年SARS的防疫政策中,以友善真誠的特質與其他國家如同兄弟姊妹,親密卻⼜互相競爭防疫資源,⽽其地⽅政府更是擁有相當⼤的⾃主性,使聯邦政府的國家政策施⾏較為緩慢,無法在2003年SARS後就建⽴完善的⽣物科技研究的基礎設施,也因此整個世界也未意識到加拿⼤可作為疫苗代⼯的可能性。

畢竟鄰近美國的研發能⼒是如此強悍,致使加拿⼤在這次2020年的疫情中,因快速地破壞原有的⽣活⽅式,雖以國際貿易的⻑才購買了許多疫苗,甚⾄成為了世界上⾼度開發國家中購買疫苗最多的國家,然⽽在2021上半年發現到貨量不如預期。這樣認同COVEX(註:COVID-19 Vaccines Global Access,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苗實施計劃)理念,認為⾃⾝是聖誕⽼⼈會愛的乖寶寶,只要在社會正義的前提下,履⾏地球公⺠的義務就能獲得禮物,且⼤家都能過上好⽇⼦。然事實卻⾮如此,更多的是財⼤氣粗的兄弟姐妹們先⾏⼀步獲得疫苗,讓加拿⼤疫苗不敷使⽤,迫使國家政策須快速改良。

這次必須直接將聖誕精靈的玩具⼯廠請進家⾨,由各省份政府授權聯邦政府更多決策及投資的權⼒,加強增設⽣物科技研發的基礎設施,設⽴Biologics Manufacturing Centre,並與莫德那簽訂代⼯合約,提供了幾千個就業機會。⼀切在社會正義的前提下進⾏全球性的在地化,以先滿⾜內需,再向外捐助的策略。如此⼀來,希望讓加拿⼤有⾜夠的疫苗製造能⼒,也更能成為疫苗⽣產地之樞紐,實現地球公⺠的理念。

新加坡將成為疫苗的主要⽣產重鎮——將內需疫苗的供應量、以外資直接落地的操作,展現給周遭國家甚⾄全球。

新加坡:國際疫苗市場的區域樞紐

新加坡是⾺六甲海峽最重要的國際貿易樞紐。

這只有兩百多萬⼈的國家,從李光耀時代就以未⾬綢繆的⼼態建⽴,凡事都仰賴進⼝,連糧⻝⽔電都依靠⾺來⻄來進⼝,且周遭諸多為伊斯蘭教的國家,更得⼩⼼翼翼⾯對各式種族議題。新加坡僅靠著雄厚國家資本解決各種難題,在這樣的環境下,造就了具⾼⽔平的對外交涉策略,更經由政府成⽴的淡⾺錫控股對外投資各式各樣嶄新前沿的科技。以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領頭,以國家資本及國際⼈脈,設⽴園區,全⼒打造⽣物科技產業鍊,園區中甚⾄有前⼗⼤國際藥廠中的九家廠商在此設⽴亞太總部,其研發的許多重要資料都在新加坡,政府便透過⻑時間交涉下的合同觀察這些頂尖研發單位最原始的數據。

2020年4⽉,新加坡政府就開始海選30-40家⽣技公司,選中了BNT及莫德納進⾏投資,其中更成為了BNT的⼤股東。在2020年前,新加坡如同好萊塢電影《瘋狂亞洲富豪》的富豪形象,不管什麼樣的國際場合,都積極參與加⼊;⽽在2021年後,新加坡不僅僅只想成為舞會的參與者,更是全⼼全⼒要當上舞會的主⼈,確保⾃⼰的⼦⼥在其中封王封后。

新加坡以極度慷慨的企業稅務優惠攏絡,組織出綜合多元的⾃由貿易網,企圖成為疫苗的⽣產重鎮,以BNT⼤股東的⾝份在島的⻄⽅建⽴起BNT⽣產線,打造最頂尖的基礎設施,完善⼀條⻯產線,⽀持了⼩型在地的研發單位,並將在2025年啟⽤。新加坡將成為疫苗的主要⽣產重鎮——將內需疫苗的供應量、以外資直接落地的操作,展現給周遭國家甚⾄全球。足可見到,新加坡有⾜夠實⼒⽀持區域需要的供應,維持區域樞紐的地位。

加拿⼤欲成為全球⽣產樞紐,新加坡則⼒圖成為區域⽣產重鎮,台灣則在國產及⺠間單位協⼒、努⼒。

台灣:國家與民間合作的流動性

2020年,台灣⾯對的最⼤問題,便是對外採購疫苗受困。即使台灣具有⼀定規模的疫苗研發及⽣產,卻未達到⾃給⾃⾜的需求——在流感之類的疫苗上,國產疫苗只佔了約10%左右。台灣在國際上更是處在⼀個相當尷尬的位置,更直接導致了政府採購疫苗的困難重重。

在疫情期間,台灣⼈⺠彼此間的道德勸說則是防疫成功的要件之⼀。在相較嚴謹的邊境控管上,提供了政府解決國際尷尬處境問題的時間。再者,相較新加坡,台灣內部⻑期對政府協⼒⺠間單位的印象不佳,往往認為政府協⼒⺠間單位是種圖利⾏為,間接導致無法⼤張旗⿎的拉拔⺠間單位提升國際能⾒度,更是讓台灣的國際能⾒度無法明顯提升,難以投資⻑遠且⼤型的項目規劃。這樣的台灣就如同拼了命想擠進舞會的⼈,可能靠著當服務⽣或靠著其他⼈帶進舞會。

來到2021年,台灣迎來了重⼤的翻轉,我們開始學著站在巨⼈的肩膀上。以⿈韻如教授⻑期旅居國外所看到的,如台灣政府與⺠間努⼒對內外宣傳的「Taiwan can help」,讓各個國家看⾒台灣,以防疫實績與對外幫助迎來許多疫苗的捐贈,數量更遠超過由政府採購的疫苗到貨量,更看到了決策單位作出的改變,開始樂意去接受「國家代表」的流動性。尋求疫苗不⼀定都得仰賴政府代表國家出⾯,又可以類似PPP模式(註),授權具國際地位且受信賴的單位代表國家,如台積電、鴻海、慈濟等進行溝通。2021年,我們看到了台灣開始出現在地研發單位、PPP模式帶來疫苗以及捐贈疫苗,台灣有望成為世界的⼀份⼦。

綜合上述觀察,這三個國家的疫苗政策管理,皆旨在追求疫苗⽣產在地化。加拿⼤欲成為全球⽣產樞紐,新加坡則⼒圖成為區域⽣產重鎮,台灣則在國產及⺠間單位協⼒、努⼒。⿈韻如教授語帶保留的表⽰,這也許可以解決下個⼗年可能遇到的問題,那麼接下來就是供應鏈的分析,更待努⼒以未來學做更⻑時間軸的分層分析。

最後,⿈韻如教授以何謂防疫成功治理模式作結。該模式是由賴育宏醫師博⼠針對台灣衛⽣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在歷經SARS及H1N1後,如何做組織改造以及⽐較新加坡防疫策略的研究中所提出。模式包含三個⾯向:網路夥伴關係、適應性治理,以及道德勸說。在台灣,最強的便是社會資本(道德勸說),且政府危機意識的⼤內宣也起了很⼤的作⽤。在網路夥伴關係⽅⾯,PPP模式開啟後有改善的趨勢,當然醫療品質更不⽤說。然治理標準仍有待清晰的決策,如同新加坡具有明確的疫苗採購⼩組執⾏各項政策擬定,台灣則相對不明——在本⼟研發及採購疫苗兩個⽅向上無法平衡,近期則⼜專注疫苗採購,⾯對決策⼩組的組成,本⼟研發策略及疫苗採購策略,需要招募的⼈才不同,對內溝通也相差甚遠,綜合擬定策略或分割個別擬定策略也有待討論。

【註】

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譯作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間參與公共建設、公私合作夥伴關係、公⽤事業市場化、公⽤事業⺠營化等,或公⽤事業市場化,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的⼀種資助模式,但在台灣的情形中其三個單位並未有國家資本的投⼊。

【延伸閱讀】

疫苗戰略新思維:國家資本與國際⼈脈(上-1)
疫苗戰略新思維:國家資本與國際⼈脈(上-2)
疫苗戰略新思維:國家資本與國際⼈脈(下)

| 新書快訊 |

《疫苗戰爭:全球危機下Covid-19疫苗研發揭密,一場由科學家、企業、政府官員交織而成的權力遊戲與英雄史詩》

- 購書去 -

Be First to Comment

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