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伊利夏提:擺脫中原史觀,重構中亞史——評《絲路上的帝國》

文/伊利夏提 ‧ 庫克保爾(Ilshat Kokbore)

作為一個維吾爾知識分子,我一直對生於斯長於斯的中亞及其文化,情有獨鐘;對中亞歷史,更是想知道的更多。但在中國,尤其是在中國共產黨統治下,歷史完全成為了統治者的政治工具。因而,學習歷史,不僅極其艱難,而且還具有危險性,尤其是學習作為中央歐亞核心區域的東突厥斯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歷史,有可能將學習者送入監獄。

在中國,對中亞歷史的敘述是以中華大一統為主線的政治灌輸,是中原帝國開化啟迪周邊游牧蠻族的「開化史」,完全是政治化的殖民擴張歷史。

落腳美國後,我開始大量搜集閱讀有關中亞文化、歷史的書籍,重新探尋真實的、不帶政治偏見的中亞歷史。

在以全新視角重構中央歐亞歷史文明的同時,徹底顛覆了與中央歐亞接壤各帝國,對中央歐亞歷史延續幾千年的居高臨下陳述……

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在亞馬遜看到白桂思的《絲路上的帝國》英文版,看完介紹就覺得這是一本必須買來閱讀的書,立即訂購。很快書來了,拿到手就開始連夜閱讀;讀完以後,第一次有一種他鄉遇知己的感覺。

現在看到中文版要在台灣出版,令我欣喜不已。

作為先睹為快英文版的一個讀者,中央歐亞歷史的業余研究者,一個對那塊兒土地有著無限眷戀的流浪者,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點我對白桂思《絲路上的帝國》一書的一點讀後感。

白桂思的《絲路上的帝國》,是近幾十年來英語世界出版的,研究中央歐亞歷史著作中,最具顛覆性的一本書!該書一出版,就在學術界引發了不少的爭議。當然,爭議使該書得到了更大範圍的關注。

作者在其序言中開宗明義:「這本書將會以一種新的視角來呈現中央歐亞和與之相關的歐亞大陸其它地區的歷史。」

確實,《絲路上的帝國》以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新視角詮釋中央歐亞歷史;中央歐亞有其自己的文化——英雄史詩,有其自己的生活方式——游牧、商業和農業,有其自己的信仰——薩滿教,有其自己的經濟——馬匹交易和絲綢國際交易。

《絲路上的帝國》,在以全新視角重構中央歐亞歷史文明的同時,徹底顛覆了與中央歐亞接壤各帝國,對中央歐亞歷史延續幾千年的居高臨下陳述,徹底否定了對中央歐亞各民族標簽化的,野蠻、好戰、血腥、懶惰、貧窮,居無定所,喜好搶劫、欺騙等歧視性描述。

與中央歐亞接壤各農業帝國,中國、波斯、阿拉伯、歐洲等,對中央歐亞絲綢之路的歷史敘述,對中央歐亞各游牧民族的陳述,無論是中文、波斯文、阿拉伯文的資料,還是俄文、英文的研究成果,大多將中央歐亞描繪成絲綢轉運貿易路線上一個個孤立的驛站,轉瞬即逝的純粹馬背民族,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白桂思卻以其《絲路上的帝國》,證實除了與中央歐亞接壤那些農業文明帝國有歷史記錄外,中央歐亞也有自己的歷史記錄,關鍵在於是否願意下功夫挖掘和利用這些資料;白桂思正是花費自己幾十年的學術年華,學習掌握中央歐亞大部分語言的基礎上,利用中央歐亞豐富多彩的各種歷史語言資料,得以顛覆歷史研究之陳規。

白桂思《絲路上的帝國: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引領世界文明發展的中亞史》(聯經,2022)

白桂思的《絲路上的帝國》,不僅是站在中央歐亞立場書寫的一本巨著,而且也是對近百年中央歐亞歷史研究的顛覆和重構。他不僅否定了很多研究中央歐亞學者陳舊的觀念,而且也在本書中毫不留情的批判自己之前的一些觀點,這尤為難能可貴。

研究中央歐亞歷史,過去主要依賴中文、波斯文、阿拉伯文歷史資料,而這些文字的資料基本上都是對中央歐亞文明的否定;尤其是中文歷史資料,無論是司馬遷的《史記》,範曄的《後漢書》、還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都可以說是一成不變的、以中原天下為中心的,農耕文明征服游牧蠻族的歷史陳述。

特別是對歷史上的匈奴、突厥、回鶻、柔然、蒙古等建立過橫跨歐亞大陸龐大帝國的游牧民族,都是將他們描述為一群茹毛飲血的蠻族,野蠻、血腥、好戰。但《絲路上的帝國》中,白桂思以雄辯的事實,如農耕文明中的常規軍隊,更是一種好戰標志,指出對中央歐亞各民族長期來標簽化描述的偏頗。

真正有學術價值,還能站在中亞歐亞歷史角度,書寫中央歐亞歷史、文化的中文書,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本書中另一震驚中文讀者的觀點,應該是對中國長城作用的顛覆性陳述;長城不是防禦性的,而是進攻性的!長城是農耕中國進攻游牧中央歐亞的跳板;而長城的防禦性作用,不是為了防範長城外游牧民族的進攻,而是為了防範農耕圈內的人,因向往中央歐亞游牧民富足的生活而逃離農耕!

本書最大特點是,作者將中央歐亞視為一個地理整體,並將在中央歐亞大陸歷史上建立過帝國的,歷史上前後以不同名稱出現的游牧民族,視為一個具歷史連續性的文化整體,並將他們豐富多彩的文化,結合中央歐亞獨特的游牧商貿絲路經濟,以作者研究掌握的史料為依據,定義為是中央歐亞文明!

本書的開篇章,以中央歐亞英雄史詩開場,將游牧民族神話,與農耕民族神話,進行一一對比研究;然後是對游牧民族的從士團——游牧帝國建立者的勇士伙伴的產生,以及後來伴隨游牧民族接受世界性宗教後,從士團的悲劇性消失。

後續各章,連續陳述中央歐亞各游牧民族建立帝國及其與周邊農耕的衝突、交流、交換和影響,每一章,橫向各自獨立,縱向上下延續;娓娓道來,引人入勝。

書後的兩個附錄,尤其是附錄二,對研究中央歐亞民族,尤其是在中國史書上出現過的中亞諸民族名稱來歷,有獨到新穎的解釋,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

除每一個章節之後的注釋之外,作者在書後專門列出的長篇注釋,更是中央歐亞歷史研究者無法忽略的參考資料;該注釋,如單列,筆者以為,完全可以當作一個中央歐亞歷史文明的詞典。

研究中央歐亞歷史文化的中文書,可以用汗牛充棟來表述,但真正有學術價值,還能站在中亞歐亞歷史角度,書寫中央歐亞歷史、文化的中文書,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白桂思的《絲路上的帝國》中文版,將填補這一空缺。

當然,如美國普利斯敦大學地緣政治學大師斯提芬 ‧ 卡特金,在其有關歐亞大陸地緣政治的演講中所指出的,白桂思的《絲路上的帝國》是研究中央歐亞歷史文明的,一部極具學術價值的巨著,但作者的辯論性寫作方式,可能使一些人望而生畏。

但瑕不掩瑜,辯論性寫作方式,只使那些抱有偏見的人望而生畏,而對那些虛心學習的研究者,真理的追尋者,本書是研究和了解中央歐亞大陸的啟蒙著作。

延伸閱讀:

| 閱讀推薦 |

《絲路上的帝國: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引領世界文明發展的中亞史》

- 購書去 -

Be First to Comment

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