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王宏恩:身為小國民眾,我們沒有缺乏國際觀的本錢

文/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

* 本文摘錄自《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聯經出版,2021年10月)推薦序,原文題目為〈靈活的外交仰賴成熟的民意〉,標題為編輯擬。

在2021年這個重要的時間點,台灣民眾更應該清楚的知道:我們該在當下做什麼決定?

了解自身,了解當下

在2021年夏秋之際,這本《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的出版,無疑扮演著帶台灣民意認真討論美、中、台關係的使命。

近年,中國對內打壓加劇、對外加速擴張,同時,2022年即將舉辦確認習近平是否會續第三任國家主席的二十大會議;美國拜登在2021年上任後,延續許多川普政府的對中政策,繼續維持關稅政策,同時透過動員亞洲與歐洲的夥伴而讓台海問題國際化;而台灣除了年底的美豬公投,也在五月底疫情爆發後收到了美國捐贈的疫苗,此外,拜登政府還通過了第一筆對台軍售案。在這幾年之間,美國、中國、台灣各自決定怎麼走,都將會改變過去四十年存在,卻愈來愈不可能維持的現狀。

過去,台灣民眾對於美中台關係乃至於對國際情勢,常常同時抱持著要嘛望自菲薄,要嘛妄自尊大的心理──要是沒有成為世界的中心,彷彿就只剩被丟到世界邊陲的命運。這點從中華民國敘事的歷史來說,倒是可以理解,畢竟中華民國一開始可是頂著二戰戰勝國、代表全中國的名號,到用美援麵粉袋做內褲、用美援金流與科技建構十大建設與產業轉型,走到忽然與美國斷交、退出聯合國、失去上百個邦交國。因為這樣的背景因素影響,每當聽到美中台關係,台灣民眾的反應常常是「美國都只為自己利益啦」、「沒有立刻宣布建交就是騙票啦」、「小國就是大國的棋子啦,認命吞下去」之類的哀嘆。但事實上,這世界上本來就有大國有小國,而且並不是大國崛起後小國就得被併吞,這樣的觀點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就已經不流行了。其實不管就人口、經濟,還是表現來看,台灣都絕非小國,而無論是真心崇拜虛無主義或仍對美國的背叛懷恨在心,在2021年這個重要的時間點,台灣民眾更應該清楚的知道:我們該在當下做什麼決定?而這就是本書的重點所在。

對於身處美中之間的台灣人來說,進一步理解美國、中國在外交上的考量上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重要名詞與歷史事實的記憶與傳播。

補足欠缺的視角,奠定討論基礎

《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這本書的編排是為了讀者而循序漸進架構的。開頭概述整個美中台關係的歷史,接著進入各事件、公報、法律的分析。在記住這些名詞之後,作者們再進一步開展,敘述這每一個公報、法規的立法過程,帶出各個對美中台關係有重要影響力的美國機構、組織與歷史,讓讀者了解美國不同單位、不同群體、不同政治人物對於台灣議題的思考與判斷,清楚的知道每一個決策背後的動機,以及每一個對台政策與法規成案或改變的契機。最後,本書帶著已經具備上述知識的讀者,一起探討近年來台美之間的重大議題,包括美豬、貿易、南海爭議等。在讀完書的前半部對歷史面、組織面的鋪墊之後,相信讀者能夠更全觀地思考這些近年來美中台之間的重大議題,知道每一個美國或台灣的決定都會對另一邊的哪些人造成影響,又會有什麼長期後果或政治意涵?更重要的是,也會知道假如自己想一起投入,努力推動相關討論與行動,該從什麼角度切入?

除了深入淺出,另外值得嘉許也實屬難得的是,這本《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是由台灣人與台裔美國人所組成的團隊親身參與且共同編寫完成,是一本以台灣視角出發,觀察與詮釋美中台關係的書。筆者自己在美國開設亞洲政治以及亞洲外交等課程,教授美國的大學生,在美國備課時,大部分能找到的授課教材,都是以美國或是以中國作為出發點,因此都強調美國或中國視角的利益或衝突所在,台灣往往是放在中國政治課本下的一個章節而已,少有完整而連貫的論述。《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整理了與台灣相關的各法案、台美外交大事記與遊說團體,以及美國考量台灣的各種方式,大大補充了現有教學內容與視角的不足之處。

推動觀察與實踐的工具書

看完這本書的前半部,許多讀者腦中可能會塞滿了美國近年來各總統、組織、政黨、行政部門,甚至智庫之間彼此衝突或辯論的片段。於是你會發現,所謂「美國只為自己的利益」只是一種不精確的抱怨,無助理解事實,更無法推動改變。美國每一個對台重大政策,都是多方折衝、基於不同信念「談」出來的,並且會隨著實踐與觀察來更新,尤其是中國與台灣的反應。此外,除了兼顧各方看法,所謂的「美國利益」四個字,不但隨人不同,也隨時期不同,這也是為什麼本書提到了華爾街遊說團、台灣FAPA遊說團等努力的歷史,因為政治是可能的藝術。在所謂的大國交往之下,如何透過法規、經濟、選票、道德來撐出屬於台灣的空間,前線外交官如何在紅線底下尋求突破,這些努力過的痕跡與累積,從來就不該被大國交往的敘事壟罩,而唯有國內民意充分地理解、給予支持,前線人員們才有足以突破的奧援。

對於身處美中之間的台灣人來說,進一步理解美國、中國在外交上的考量上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重要名詞與歷史事實的記憶與傳播。舉例來說,中國在國際宣傳上刻意混淆一中原則與一中政策。這時候,台灣民眾到國外旅遊、坐計程車,當外國司機忽然問起這兩者的差異時(筆者就遇到三次以上),要是每個台灣人都可以清楚說明(中國的)一中原則跟(每個國家自己訂的)一中政策的不同,那麼會大有助益。但政策與發展如此複雜,有時我們並非故意不記,而是難以釐清,甚至是忘了,該怎麼辦呢?相信《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透過關鍵字、歷史與事件的編排方式,能成為實用的工具書,讓台灣民眾得以清楚表達台灣的現狀與欲追求的未來,無論是在國外計程車或者在英文網路論壇上,一旦有需要,隨時都能拿起來參閱。

身為小國民眾,我們沒有缺乏國際觀的本錢,所有人都得是代表國民外交出擊的調查兵團。

民主小國的靈活外交

《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一書對於美國與台灣關係的充分介紹,也將在讀者閱畢整本書之後,成為大家按圖索驥、繼續深究鄰近各國國際關係的基礎。我們得以藉由這本書的提點,思索更多問題。比如說,假設台灣跟日韓菲一樣有美國駐軍,是利是弊?為何台灣不能跟新加坡一樣畫戰略等邊三角形(新加坡應該沒有面對反分裂法)?為什麼當中國放出中菲合唱對抗肺炎成功的音樂錄影帶時(歌名是〈我們的海〉〔One Sea〕),會引起菲律賓民眾痛罵?為什麼贈送疫苗給台灣的立陶宛、捷克,國家再小也要抗中?為什麼台、泰、港、印、緬,會在2020年4月之後,組成奶茶聯盟(#MilkTeaAlliance)?這些議題不僅環環相扣,還都跟台灣緊密相連。此外,本書提供的知識與分析架構,更可以用來對照著看鄰居們與美國互動的情形與結果。

身為小國民眾,我們沒有缺乏國際觀的本錢,所有人都得是代表國民外交出擊的調查兵團。

民主小國要有靈活的外交,而靈活的外交仰賴成熟的民意、充分的國際觀與思辯。相信本書會是一個良好的討論基礎,讓台灣人一起在這個關鍵的時間點上,討論屬於我們的下一步。

| 新書快訊 |

《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從外交、制度、重大議題全面解析台美關係》

- 購書去 -

Be First to Comment

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