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陳力深:不只是「約砲神器」——交友軟體的政治性

記錄/Joyce Lee

編按:如今手機交友軟體五花八門,被視為現代男女的「約砲神器」(hookup apps)。然而你可曾想過,交友軟體裡也隱藏著各種容易被忽視的性別議題?2022年2月16日,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文學碩士課程主辦「交友軟體的政治性」線上講座,邀請了講者陳力深教授與聽眾分享關於中國交友軟體使用的田野調查,並細究其中的與性別相關的各種現象。

| 講者簡介 |   

陳力深,美國南加州大學傳播學哲學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研究專著《約會軟件政治學:中國城市中的性別、性與新興公眾》於2021年由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出版。

社會學常常說「個人即政治(personal is political)」,而手機交友軟體遠遠不只是現代男女的「約砲神器」(hookup apps)——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陳力深在講座劈頭就說。

陳力深多年來研究交友軟件,從社會科學的角度探討當中的關係與權力之爭,並引述政治哲學家Langdon Winner的文章 「技術物有政治性嗎?」(Do Artifacts Have Politics)指出,科技產物與社會的互動並不是單純片面的 「科技產物改變社會」,社會如何使用它也會決定技術物的本質。

2016年起,陳力深在廣州進行田野調查,與數十名交友軟體活躍用戶進行深度訪談。當時中國有多個交友軟體,包括異性戀平台探探和陌陌、男同志平台Blued和Aloha、女同志平台熱拉和LESDO(其中探探和Lesdo已在中國政府壓力下關閉平台)。

他歸納指出,這些交友程式都是networked sexual publics,並講解它們的三個特點。

交友軟體示意圖(由左至右、由上到下:陌陌、探探、Aloha、熱拉)

壓迫與反抗在交友軟體上是同時存在的,甚至加劇了某些壓迫。

特點一:哪裡有壓迫,那裡就有反抗

父權社會物化女性,女性成為滿足男性凝視的對象。交友軟體為女性提供抗衡的力量,女性可以反過來凝視男性,甚至物化男性。一名女性研究對象說:「我是一個以貌取人的人,因為外表是第一印象,如果他們長得好看,我會更想認識他們。我的女性朋友們看交友軟件時不斷說『他很帥』,我想『真的』,交友軟件上有很多帥哥。」

同性戀是另一個被壓抑的群體和議題,交友軟體成為了一個解放的出口。一名24歲的女同志說:「在我出櫃之前,我會看親友會的直播。我看一些女同志講述他們出櫃的經歷,我會問她們問題。甚至在我對母親出櫃後,我還看她們的直播,她們邀請了一些家長,我就問這些家長,我媽媽會不會難過?」

不過陳力深強調,壓迫與反抗在交友軟體上是同時存在的,甚至加劇了某些壓迫。

以物化女性為例,一名25歲的異性戀男性指自己是陌陌的活躍用戶,會跟女性交換微信,並在她們的名字前面加入代號:B是曾經面對面約會過,F是還沒有見面,Z是不想再見。B減少傳訊息的頻率,F會天天傳訊息,增加約會機會。他稱這套系統為「後宮的中央管理系統」。

另一方面,交友軟件並沒有促進人們對性別流動的想法。比如在女同志交友軟體「熱拉」,用戶須在設定中選擇自我認同:T是男性化,P是女性化,H是中性,這種選項加強了性別固化的框架,同一時間只能有一種性別認同。

Chan, Lik Sam, "The Politics of Dating Apps: Gender, Sexuality, and Emergent Publics in Urban China" ( MIT Press, 2021 )

女性使用交友軟體在更高層次,是為了自我探索和實現,男性則處於底層,是為了滿足生理需要。

特點二:「約炮」也有不同意義

詮釋彈性(interpretive flexibility)是一持續的過程,陳力深強調交友軟體用戶即使都是為了性愛,背後也有很多詮釋的空間。

陳力深引述2016的研究「Why people stopped using Grindr」指出,不同人停用Grindr有不同原因,有些人是因為進入新的人生階段,有些人希望回到現實生活中約會,有些人希望探索開放關係。這說明了同一個行為,也可以有多種意味。

根據他在廣州的調查,不少異性戀女性表示交友軟體是一個「實驗平台」,了解自己對性愛的感覺。一名20歲女用戶說,她發現自己可以分開性與愛,另一名25歲用戶則說,對她而言有性無愛行不通。相反,異性戀男性「約炮」就較多是為了身體上的歡愉與快感。

如果拿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Hierarchy of Needs)來做類比,女性使用交友軟體在更高層次,是為了自我探索和實現,男性則處於底層,是為了滿足生理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差異並不限於異性戀人群,同性戀者也有相似的男女之別。一名34歲的女雙性戀者說:「對於男同志而言,也許他們在發現對方『還不錯』之後就會發生性關系。但是對於女同志來說,我們聊天、聊天、聊天、一直聊天。實際上這很累,我們一直聊天去了解對方,但不是為了約會。我們談論人生、生活的目標等各種話題,只有在所有這些之後,才有可能發生性關系。」

中國傳統社會理想的男性氣質是「文武雙全」,而文比武往往更高級,所謂「苗條淑女君子好逑」。

特點三:男性氣概的地域差異

學術界對男性氣概(musclinity)的研究,大多是從西方的觀念出發,男性要呈現「硬漢」形象。

但事實上,男性氣概有其地域性,陳力深在廣州的田野調查發現,有別於西方的男性交友軟體用家愛秀出肌肉照,中國用戶更喜歡用這三類照片代表自己:第一類裝可愛的賣萌照,尤其是20歲出頭那些受韓風影響,還會用美顏濾鏡讓膚色更白。第二類是跟寵物的照片,凸顯自己溫柔的一面。第三類是顯示自己的財富,例如有咖啡廳老闆放了一張店內的照片,寫著「歡迎隨時來」,暗示自己是個老闆。

陳力深解釋,中國傳統社會理想的男性氣質是「文武雙全」,而文比武往往更高級,所謂「苗條淑女君子好逑」。

而在現代社會,「文」包含了財富,一位29歲「探探」用戶受訪時坦承,自己特地到飯店陽台拍照,讓人誤以為那是他的家,營造出很有財力的錯覺——這在西方不會被認為有男子氣概,西方男性通常會去健身房打卡,而不是飯店。

科技並非單向地改變人的行為,人的行為也決定了科技本身。而用戶那種「想展示自我又怕揭露太多」、「渴望愛又怕受傷」的心理狀態和人性,也是交友軟體值得細看和研究的地方。

中國交友軟件遊走灰色地帶

在問答環節中,有人問及中國交友程式近年的發展。陳力深回應指,中國政府嚴格控制網路,不希望有networked sexual public,探探在2019年已被下架,後來也關閉了LESDO。

然而,當局也不是鐵板一塊,探探的母公司陌陌及男同志平台Blued目前仍在營運,但前者的交友功能已被弱化,更強調直播娛樂,後者則標榜自己是健康教育平台,除了交友也提供HIV評估檢測服務。這些轉型,正正反映了中國交友程式公司的生存之道,在灰色地帶找尋空間。

此外,有聽眾問交友程式有否導致物化女性、性騷擾等問題惡化。陳指出這些問題不管有沒有交友程式也存在,但可能以另一種方式呈現。例如前面提到一名男用戶以代號命名女性,如同後宮選妃一樣,這就是物化女性的體現。

性騷擾方面,有受訪女性向他透露,曾分別在工作場所及陌陌上遭到性騷擾,前者只發生一次但造成巨大創傷,後者較輕微但經常發生——在此情況下,很難衡量實體還是虛擬的更嚴重,兩者只是形式不同。

渴望愛又怕受傷

另有聽眾關注越來越多交友軟體用戶愛發「閃照」的現象。陳力深說在新冠疫情時代,更多人使用交友軟體並進行線上約會,camsex和互傳裸照等比以前流行,但用戶同時很重視隱私的保護。在此需求下,軟體公司推出「閃照」功能,照片傳出後,對方只能在幾秒鐘內查看,閱後即焚。

他總結指出,這個現象正反映了科技並非單向地改變人的行為,人的行為也決定了科技本身。而用戶那種「想展示自我又怕揭露太多」、「渴望愛又怕受傷」的心理狀態和人性,也是交友軟體值得細看和研究的地方。 

延伸閱讀:

Be First to Comment

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