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Search - 聯經思想空間 Linking Vision
– 聯經思想空間  Linking Vision
Back
  • HOME
  • 思想策劃
    • 月度專題
      • 意猶未盡的思想交鋒
    • 思想選書
    • 學人專訪
    • 重磅對話
  • 專題
    • 尋找李一冰
    • 敬悼林毓生
    • 夢回宋朝
    • 重讀余英時
    • 高陽誕辰百年
    • 烏克蘭之殤
    • 岩波新書 · 中國的歷史
    • 更多專題…
  • 思潮
    • 評論
    • 趨勢
    • 文化
  • 歷史
    • 大寫史
    • 民間史
    • 學門史
  • 專欄
    • 學術講座搖滾區
    • 聯經書訊
    • 《思想》雜誌
    • 思想音樂
    • 哲學軌跡 | 曾瑞明
    • 我的香港大學 | 陳祖為
    • 中途下車 | 沐羽
    • 鴨巴甸讀書札記 | sf
    • 美好年代 | 林雪虹
    • 這麼近,那麼遠 | 朴鮮姬
    • 思想部落客
    • 四季書評
  • 活動
    • 林載爵:以書會友,再次乾杯《酒党党魁經眼錄》1/8
    • 新書分享
    • 過往活動
首頁 > 歷史 > Page 3

許倬雲:權威、理想、反抗、隱逸?漢代知識分子圖鑑

許倬雲

如今對於知識分子、讀書人的研究數量頗豐,但你是否知道漢代知識分子有哪些類型?他們對於後世中國知識人的命運又有著怎樣的影響呢?

閱讀更多...

陳玉苹:在斷裂之後,知本卑南族該如何復振文化?

呂季儒

作為人類學家,長期耕耘知本部落地方文化復振歷史的陳玉苹老師,從知本部落例子出發,探討台灣當代的原住民運動,在全球文化資產運動的風潮下,是否真的有助於台灣原住民社群重拾文化價值,從中得到力量?

閱讀更多...

馮客:在中國,「解放」和「革命」充滿精心策劃的恐怖

馮客(Frank Dikotter)

為了活命,人們不得不吃草根、昆蟲和樹皮,甚至出現吃人肉的現象。在日夜不停的槍炮聲中,至少有十六萬人在圍城期間死於饑餓與疾病。

閱讀更多...

專訪林世煜:從《八十年代》到《美麗島》 ,重遇7、80年代理想與衝撞

《思想》雜誌

2012年,林世煜曾受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蕭阿勤專訪,從初涉黨外運動、親歷不同年代的社會事件,談到對現世狀況的觀察與關懷。林世煜如何回顧臺灣的1980年代?

閱讀更多...

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帝國煙消雲散時,烏克蘭的誕生(二之二)

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

2022年9月,哈佛大學烏克蘭中心主任謝爾希.浦洛基的著作《烏克蘭》中譯本面世,其在書中深度剖析了這座「歐洲之門」兩千多年的歷史軌跡,並且從帝國大敘事的瓦礫堆中,挖掘出烏克蘭的複雜過往。

閱讀更多...

齊邦媛:弦歌不輟在戰火中國

齊邦媛

走過千山萬水,「雷馬屏峨」這四個字,帶著悲壯的聲音在我心中不時響起。人生沒有絕路,「弦歌不輟」是我活著最大的依靠。

閱讀更多...

陳嘉銘×馬世芳:以音樂作為行動,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

轉載文章

什麼是盛世?本場飛地台港對談沙龍「為盛世備忘」,邀請香港流行文化研究博士、《給下一輪廣東歌盛世備忘錄》的共同作者陳嘉銘,與台灣廣播人、知名樂評作家馬世芳 演講對談。

閱讀更多...

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車諾比災難與烏克蘭的覺醒(二之一)

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

車諾比的災難讓烏克蘭覺醒了,讓人們開始思考諸如加盟共和國與中央的關係,和共產黨和民眾的關係等這些基本的問題,並促成了勃列日涅夫時代的多年死寂之後的第一場公共大討論⋯⋯

閱讀更多...

徐裕軒:導/倒讀《烏克蘭》——謝爾希・浦洛基與當代烏克蘭歷史書寫

徐裕軒

《烏克蘭》如何透過350頁(英文)的輕簡篇幅講述烏克蘭人逾千年的歷史?浦洛基又是用什麼樣的標準篩選史事片段,以構築其歷史敘事與國族論述,向我們展示烏克蘭作為「歐洲之門」的獨特之處?

閱讀更多...

劉士永:從美國環境史的發展脈絡,反思台灣環境議題與本土認同

謝斯喆

2022年4月21日,劉士永教授以「反思美國環境史的發展脈絡對研究台灣環境史的啟發」為題,從梳理美國的環境史發展脈絡,進而反思環境史建構與本土意識之間的複雜關聯。

閱讀更多...
« 上一頁 Page1 Page2 Page3 Page4 Page5 Page6 Page7 Page8 下一頁 »
許倬雲:權威、理想、反抗、隱逸?漢代知識分子圖鑑
許倬雲
陳玉苹:在斷裂之後,知本卑南族該如何復振文化?
呂季儒
馮客:在中國,「解放」和「革命」充滿精心策劃的恐怖
馮客(Frank Dikotter)
專訪林世煜:從《八十年代》到《美麗島》 ,重遇7、80年代理想與衝撞
《思想》雜誌
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帝國煙消雲散時,烏克蘭的誕生(二之二)
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
齊邦媛:弦歌不輟在戰火中國
齊邦媛
陳嘉銘×馬世芳:以音樂作為行動,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
轉載文章
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車諾比災難與烏克蘭的覺醒(二之一)
謝爾希.浦洛基(Serhii Plokhy)
徐裕軒:導/倒讀《烏克蘭》——謝爾希・浦洛基與當代烏克蘭歷史書寫
徐裕軒
劉士永:從美國環境史的發展脈絡,反思台灣環境議題與本土認同
謝斯喆
« 上一頁 下一頁 »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聯經出版 @ 2021聯經思想空間 Linking 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