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蔡詩萍x林載爵:新世代如何閱讀老靈魂?歷久彌新是高陽

整理/吳宜臻

編按:2022年4月21日,蔡詩萍在《POP大國民》節目中,邀請到聯經出版發行人林載爵,以「近代歷史小說之標竿 作家高陽百歲冥誕」為題展開對談。節目中,林載爵和蔡詩萍談及高陽歷史小說寫作的老靈魂風格,以及高陽作品為何至今仍受歡迎的諸種原因。(本文為「《POP大國民》蔡詩萍專訪林載爵」節目之文字摘要,標題為編者擬。)

(* 以下為對談摘要,蔡=蔡詩萍,林=林載爵。)

蔡:我們談書,也是談一個世代、談一個很特別的人,所以大家可以像聽一個故事一樣的來聽。載爵是台灣很早接觸,很早就研究台灣文學、台灣歷史的一位歷史學者。他是在大學教書,然後跨入出版界,最後索性被出版界給拉過來了,所以是知識界跟出版界、學術界都橫跨的一位出版人。

聯經也就大概保持這個傳統,他們現在的總編輯也上過我們的節目,叫做涂豐恩,也是哈佛的博士,也是一個很好的寫歷史文章的高手,所以這大概就是聯經很重要的特色。聯經出版的特色是有很多知識性的書、專業性的書,一直在知識界、學術界都有非常高的評價,也做了很多,像是馬克思理論的探討,或者像胡適的日記、顧頡剛的讀書筆記、錢穆等等。在這個傳統上面,他們真的是很厲害,花了很多時間為知識的傳承做了很多努力,但他們也很努力地經營一般性的讀者可以了解的書,比方說我們今天要跟各位介紹的高陽。

現在年輕朋友對高陽,你們的感受是怎麼樣?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他們怎麼看高陽?

高陽對於整個晚清歷史,下了很大的功夫去做研究,所以你講得沒錯,讀他的小說就像讀歷史一樣。

林:高陽的書剛出來的時候,大概最盛的時候是70、80年代到90年代。

蔡:那個時候不是講說,只要在有井水處就有高陽。

林:只要有政商喝酒、聚餐就一定談高陽的小說。但是到今天為止,讀者當然不一樣,政商的情境也不同了。但是他的讀者基本上都還在。當然不像80、90年代的盛況,但是讀者還在。

蔡:但當然閱讀的範圍也廣了,你做出版也很清楚,(閱讀的)光譜分得很散了。

林:是。現在的年輕人基本上,閱讀《胡雪巖》等成名著作的還不少。我想原因在於高陽做為一位歷史小說家,有他的特色。這個特色可能不會隨著時代而改變。那個特色是什麼呢?在我看來就是,他跟其它的歷史小說家最大的一個區隔,這個區隔,就是他的小說裡面歷史的成分、歷史考證的成分相當的濃厚。

高陽:《高陽作品集.胡雪巖系列》(新校版)(聯經,2020)

蔡:所以他有歷史,而不是只有小說純虛構的部分。

林:不是。很多暢銷小說,譬如大陸最有名的就是二月河或是唐浩明,也相當不錯了。他們是寫得非常暢銷的、非常好的歷史小說家。但是在某些程度比較起來,他(們)的歷史考證成分就不如高陽,差很多。

蔡:如果講得再具體一點,作為一個長期讀者的角度來看的話,就是讀高陽的東西,不只是讀了一本歷史小說,還讀到很多歷史知識。

林:沒錯。

蔡:比如說你讀《胡雪巖》,可能就對胡雪巖那個年代——清朝到曾國藩世代以後的政商的關係、朝廷的組織、權力運作的脈絡——有所了解。這是很厲害的,我只能說高陽的知識和學問是非常駁雜的。

林:沒錯。詩萍你寫過一篇(關於)胡雪巖的政商關係。你的文章就突顯了小說裡可以知道清朝、晚清的宮廷,以及一般社會、民間的運作。特別是宮廷裡的權力鬥爭,那寫得更是入微。因為高陽對於整個晚清歷史,下了很大的功夫去做研究,所以你講得沒錯,讀他的小說就像讀歷史一樣。

我們今天聊的很可能是一個老世代的靈魂,但是他的故事、寫的書,到現在為止都還很好看。

蔡:你可以學到很多歷史的知識。高陽的東西其實很多,聯經有兩個系列很重要,一個就是《胡雪巖系列》。胡雪巖系列為什麼會紅很久呢?因為很多人要進入中國大陸去做生意。其實從清朝中葉到現在,大家講的還是政商關係。你看「紅頂商人」這個詞,用到現在都還在用,就表示基本的脈絡(還在),不會因為到了80、90年代,或者21世紀到中國做生意就用不到了。另外一個系列就是跟紅樓夢、跟曹雪芹有關。

這是高陽很厲害的地方,高陽為什麼可以知識這麼淵博、這麼駁雜?是家學的關係嗎?

林:我想第一個因為家學。他的教育程度並不高,高中都沒畢業。但是因為他家世背景,他是書香門第的後代。

蔡:所以他小時候應該是讀了很多書。

林:很多很多書。他自學,再加上家庭淵源,對歷史就很有興趣。他的文筆又特別好,從記者出身,然後當書記官、秘書,後來覺得這工作不是他願意做的,因此就從軍中退伍。當時空軍官校需要文書人員,他去應徵,很不容易,他(憑著)文筆就考上了。也因為他考上了,所以1949年就隨著空軍到台灣來了。這他一生最大的一個轉捩點。

蔡:如果沒來台灣,我們今天大概也沒有機會介紹高陽了。因為在大陸那個環境,他應該也沒辦法(寫作),所以為什麼大陸有一個知名的朋友,就說過:「大陸十一億人,也沒有出一個高陽。」意思也就是告訴大家,台灣的環境造就了高陽,(讓他的)才華可以發展。當然也很重要的是,聯合報系以前的創辦人王惕吾,對他非常支持、照顧,尤其是在生活上的照顧,這是非常重要的。

林:我想這在他晚年的生活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蔡:我們在講這個的時候,各位要知道,這不太像是21世紀會出現的一種(關係)。現在的企業家或文創家也可能會看到某一個創意人,會來支持你。可是那種支持,就跟當年的王惕老、或者聯合報系、或者聯經出版公司支持高陽很不一樣。那裡面除了在生意上出你的作品可以賺錢,也包括一種人跟人的感情,還有對這個人背後才氣的(尊敬、支持)。我覺得這個都很難。所以我們今天聊的很可能是一個老世代的靈魂,但是他的故事、寫的書,到現在為止都還很好看。

在我們走到了中壯年之後,回頭想想,那些人在你的生命中都留下了很重要的某種身影。這麼多年了,我其實對高陽的《胡雪巖》、《紅樓夢系列》,都還是很喜歡看。甚至包括他寫晚清的《慈禧全傳》都很好看。他顯然是非常了解清朝的社會結構,當然跟他的家世也有關係。好像他的父親也是中秀才,是不是?

高陽:《高陽作品集.紅樓夢斷系列(二)(新校版)》(聯經,2022)
高陽:《高陽作品集.紅樓夢斷系列(一)》(新校版)(聯經,2021)
高陽:《慈禧全傳》(編訂新版)(皇冠,2013)

林:他們許家(註:高陽本名許晏駢)是一個望族,代代都是(名門)。他們統計過整個許家差不多從清朝初一直到清末,出過的官大概有一百多位。

蔡:那就是書香世家了。而且以前的書香世家,也不是講所有書香世家,照余英時的說法的話,是仕商階級。因為他們家一定有些人是讀書,但其他人要經商。所以某種程度上也養成了(家學背景),而且他們這種讀書的人又會蒐集書籍、古籍各種版本,所以在那邊長的小孩子,很自然地,從小就熟悉、耳濡目染。這是為什麼他們的雜學很駁雜的原因嗎?

林:是。所以他雖然學歷不怎麼高,但是他在歷史下的功夫很多,我想幾乎也可以說他就是一位歷史學家,但他又轉化成一個小說家。1964年,他開始寫第一本歷史小說《李娃傳》的時候,就在前言裡面提到過、寫了一篇文章交代了他的整個心路歷程。

他在〈歷史.小說.歷史小說〉(註:《李娃傳》前言)說他對歷史是很喜歡的,但是歷史跟小說最大的差別,一個是實證,要了解它事實,另外一個是創作虛構。最後他覺得,他因為無法捨棄創造虛構的小說的熱情,所以最後選擇成為一個小說家。但是他又從來沒有放棄對歷史的愛好跟興趣,特別是考證,因此就形成他後來成為歷史小說家的一個特色。

他一定是要從歷史材料出發,來寫他的小說,所以他的小說基本上是有本可以考證的。譬如說,我們剛講到《紅樓夢斷》、《曹雪芹(別傳)》,現在大家很喜歡讀紅樓夢,但是我相信如果各位讀者在讀《紅樓夢》之外,再去讀高陽的《紅樓夢斷》跟《曹雪芹別傳》,那麼對《紅樓夢》一定會有更深一層不同的了解跟體會。

我們現在實在太學院化、太知識學歷化、分工分得太細了,所以很難想像一個高中都沒有畢業的人,竟然可以靠一枝筆,打遍天下無敵手,而且還能夠讓很多人覺得他不是寫小說。

蔡:沒錯。我們今天請到林載爵,因為聯經其實出了很多高陽的書,他們最近整理了兩個系列出來,一個就是《胡雪巖系列》。如果你想要了解晚清時,胡雪巖是怎麼竄起、又是怎麼沒落的,讀這本書是非常精彩的。你就知道在中國的華人社會,包括在台灣,紅頂商人一直都在。怎樣熟悉政商的脈絡,在中間穿針引線,然後找到各種賺錢的機會、投資的機會;甚至包括投資「人」——怎麼樣投資你的政治人物,壓在他身上,將來他紅的時候,你就有很多機會可以賺錢。

另外一塊就是《紅樓夢斷》,這是高陽以自己的功力還有研究,去理解整個紅樓夢的來龍去脈,包括曹雪芹的家世、他的出身,以及為什麼從他出生往紅樓夢這一塊來撰寫。這兩個系列都很好看,各位有機會的話,可以上網去搜尋一下。

我想到現在為止,不管是理解政商之間的實用,還是理解《紅樓夢》,(高陽作品都是)很重要的參考。可是高陽除了考證非常厲害,提供了很多資料之外,最重要的是高陽的文筆很好。你曉得,(歷史小說)也可能寫到很麻煩的,都是資料,你看到都覺得煩死了,但高陽是很會說故事的。

林:他太厲害了。譬如說,他有硬梆梆的歷史考證作為基礎,但是寫出來的小說卻是非常吸引人。我想他很不容易。怎麼說呢?當他最盛的時候,1970年代,同時為五家報紙寫連載。你想想看,一個人同時寫五篇連載小說,那不能拖稿的。然後每一個章節,今天寫到什麼地步,明天要到什麼地步,(都要非常清楚)。

蔡:他的邏輯要非常清楚,腦袋要記得非常清楚,每一條故事線……

林:但他寫作又很奇妙。他有一個習慣,他說他從來沒有綱要,只有腹案。我們想想看,五部小說只有腹案,然後還要同時去進行,這是不得了的功夫。

蔡:我只能跟各位講,我年輕的時候看過一個人有這樣功力,就是張大春。可是張大春很佩服的人是高陽。換句話說,高陽等於是張大春的私塾老師一樣。所以你就可以想見高陽的功力了。

林:而且重點是連載小說,在報紙,還要講究一個很重要的技巧,就是怎麼吸引讀者看明天的東西。一天大概五、六百字,或七、八百字,結束之後,要製造一點小高潮,留一個小疑問、小懸疑,(讀者)才會往下看。因此看他的小說永遠不膩,為什麼?因為你翻一、兩頁,就有一個小高潮。

蔡:可是現在也不容易了,各位想想,因為現在好像也沒有這種連載體的方式了吧?以前報紙有提供版面,所以大家就會跟著走。我記得早期的武俠小說也是這樣,所以胡適曾經做過一件事情——他的太太江冬秀喜歡看武俠小說,可是又沒有耐性每天跟(連載),所以他就一個禮拜後就把報紙專欄武俠小說那一塊剪下來,然後把它貼好,拿回去給太太看。那個文化大概我們現在也看不到了。高陽百歲冥誕,我覺得就像陳芳明老師說的,懷念一位作家或紀念一位作家最好的方式就是讀他的東西。你們顯然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然後重新整理他的著作。

林:是,把一些舊版重新編排、重新校對。我們已經完成了兩部,現在第三部在進行,下個月(註:2022年5月)就可以出來,就是《曹雪芹別傳》。它有三部曲,也有六冊,《紅樓夢斷》再加上五月要出的《曹雪芹別傳》,加起來差不多就十二冊——四百萬字,真是不得了。他一生寫了將近三千萬字,這麼大的篇幅。

高陽:《曹雪芹別傳》(聯經,2022)

蔡:如果各位想要了解清朝的一些歷史的話,可以看他的幾本書,現在還找得到。清朝的皇帝從前面一直寫到最後,就等於一部清朝歷史,他很厲害。如果你想了解《紅樓夢》,《紅樓夢一家言》——你看高陽的說法,也是用史筆羅列出曹雪芹的一生跟紅樓夢的糾結,是很完整的。

蔡:我們現在實在太學院化、太知識學歷化、分工分得太細了,所以很難想像一個高中都沒有畢業的人,竟然可以靠一枝筆,打遍天下無敵手,而且還能夠讓很多人覺得他不是寫小說。有時候你會覺得說「小說嘛,反正那是胡謅的」,他不是。他寫歷史小說,所以必須要展現出很多專業的知識給你看,要能夠說服你。

比如說,聯經現在幫高陽先生處理的第二套曹雪芹系列的《紅樓夢斷》,他要讓很多的紅學專家都能夠服氣,就是要說出一家之言。紅樓夢跟曹雪芹的身世是怎樣,大家都在講,你就要自己有一套。我覺得這個是他厲害的地方,表示他也一定是大量地閱讀了很多關於曹雪芹的東西,自己找出一個脈絡。

林:沒錯。他在這方面花的功夫確實是相當之深。因此,他寫小說,可是他也寫歷史論文,很多考據文章。他出了《紅樓一家言》、《高陽說詩》、《高陽說曹雪芹》等等這些文章。可以看出來,他下了很多考證的功夫,尤其是紅樓夢,版本的研究、人物的研究、政治背景的研究,那個功夫顯然他是一家之言。

高陽:《紅樓一家言》(聯經,2005)
高陽:《高陽說詩》(聯經,2005)
高陽:《高陽說曹雪芹》(聯經,2005)

高陽有一種很奇特的魅力,他的東西跟他的人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說你看到這個東西之後,你回頭去看高陽的故事、去網路上搜尋看一下他的照片,你就會覺得「不意外」。

蔡:也就是說,在這個研究的基礎上,他才能夠把他的《紅樓夢斷》、《曹雪芹(別傳)》這些跟紅樓夢相關的關係爬梳得很清楚,因為他要說服很多人,不能夠胡謅。因為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大家都知道了,但這作者跟作品之間到底什麼樣的關係,就是看你的功力了。

比如說,大陸有一段時間在考證「大觀園到底在哪裡」、「大觀園到底存不存在」,像這種東西,你要有自己的論斷出來,可能就要從歷史的資料裡面去爬梳,還有加上自己一定程度的想像,所以這就是高陽厲害的地方。

可是我常在想,現在年輕朋友也很難理解像高陽這樣子的人生觀。比如說,剛才我們有跟各位提到高陽寫了上千萬字,就以稿費來說的話,一字一塊吧,他的財富應該當時也在幾千萬以上,可是他其實是蠻淒涼的,不善理財。我剛跟載爵在講說,現在回頭想一想,他會不會也是那個世代某一種人很典型的特質——有一點知識的想法,可是又苟全性命於亂世,對於看到人世間各種權力的傾軋、亂世的時代人命不值錢的處境,他也有一種很奇特的人生觀,就是很瀟灑。反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所以他根本也不是很在乎人生到底有沒有財富這件事情,又愛喝酒,像李白那種性格一樣。

林:是,應酬、交朋友……在他生命裡面朋友是很重要的。所謂朋友就是一定要在一起,一定要喝酒聊天、談事情,這才叫做一個完美、圓滿的生活狀態。這種生活狀態我們現在很少看到了。但是他代表的是,那個時代裡面看得開,對人世、政治都有比較跳脫的、開放的、超越的看法。因此他才能夠對生活採取這樣一種(態度),不要有任何外在的,比如說金錢、名利等等束縛,過一個瀟灑的人生。在這種瀟灑人生裡面,去完成他想要完成的著作。他有他的聰明,有他的才氣,有他下硬底子的歷史研究的功夫,這些全部結合在一起,我想我們現在也難找到這樣的一個人物了。

蔡:我甚至突然想,他之所以對紅樓夢對曹雪芹有這麼高度的關注,某種程度上搞不好也是在投自己人生的某種感觸。自己對生命、對世代的想法,投身到那個裡面以後,他才有那麼多的(靈感、熱衷)。

林:我想應該是。你看幾個他的代表性的作品,從《慈禧前傳》描寫慈禧太后這樣一個人物描寫的非常生動,到整個晚清的朝廷崛起、一個悲劇的崛起。然後《胡雪巖》最後,政商關係之後,紅頂商人胡雪巖最後也(沒落),(蔡:好像都是一場夢。),而《紅樓夢》大觀園也破掉了……描述的大概是這樣一種所謂夕陽無限好,怎麼把它抓住,然後描寫它整個從太陽升起到西沉。

蔡:各位如果有機會,聽到我們今天聊天,對高陽的東西有更進一步興趣的話,你就會注意到我為什麼一直跟載爵在聊這個的時候,我腦海中一直有一個形象。我的感覺是,現在一些中生代作家,也許他知識也很廣博、學問也很好,寫的歷史小說也很好看,可是你就覺得他這個人跟他的作品是兩個不同的形貌,你只能看他作品,沒辦法想他這個人。可是高陽有一種很奇特的魅力,他的東西跟他的人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說你看到這個東西之後,你回頭去看高陽的故事、去網路上搜尋看一下他的照片,你就會覺得「不意外」。

正因為他有這樣一種老靈魂或老世代的風格,甚至他可能見識過那些年代的排場,他在寫這些東西的時候就有這個味道,就像張愛玲的東西也是這個樣子。他一定見過那些排場,也知道那是一個歷史夾縫中必然消失的,所以他的文字跟人的特質都顯現出來,讀者會特別的有感。而不像一個教授講一個東西一樣,講的很好,但你就知道那就是一個knowledge,跟他的人、跟style是沒有關係。我覺得這個是高陽給人最強烈的感受。各位有機會的話,理解了這個再去看高陽的作品,可能就會有不太一樣的認識。

林:是。就是我們常常講的「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兩者結合人與文,要結合在一起的並不容易。

延伸閱讀:

| 閱讀推薦 |

高陽:《高陽作品集.紅樓夢斷系列(二)》(新校版)

- 購書去 -

高陽:《高陽作品集.紅樓夢斷系列》(新校版)

- 購書去 -

高陽:《高陽作品集.胡雪巖系列》(新校版)

- 購書去 -

Be First to Comment

分享你的想法